本单位完成《医用胶片市场数据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编制工作

    医用胶片是指用于承载医疗影像图文信息的介质。根据成像原理将医用胶片分为两大类:化学成像胶片、非化学成像胶片。

  在80世纪德国科学家伦琴(W.C.Roentgen)发现了X-射线,自从80世纪德国科学家伦琴无意中发现了X射线的秘密继而拍摄了第一张X-射线胶片之后X-射线便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由于人们使用的不规范,X-射线造成了很多科学家的罹患癌症或截肢,在伦琴故乡北威州的伦琴博物馆里,有件不同寻常的展品,那是博物馆创始人、早期放射专家克劳斯留下的截肢的手,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特殊警示。

  此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利用X-射线成像诊断原理,在医学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放射技术学科,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激光、超声波、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在医学上应用,使放射诊断学发展为影像诊断学。同时,X-射线在工业无损探伤上大显神威,已成为冶金、化工、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等行业对黑色金属、轻金属及各种合金材料器件,特别是压力容器、各种焊缝无损探伤检查的必要手段。

  接拍摄用的医用胶片感光材料都是与上述荧光物质制成的增感屏组合成屏/片体系(S/F体系)来使用。1908年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了钨酸钙增感屏,它的荧光光谱范围在350^-560nm,最大发射峰430nm,在蓝光区;1916年开始生产双面涂有感蓝乳剂层的医用X-射线胶片,与钨酸钙增感屏组合使用。1972年发现了稀土增感屏,如硫氧化钆增感屏,它的荧光谱范围在400~620nm,最大发射峰540-550nm,在绿光区,它的发光效率要比钨酸钙增感屏高4-5倍。同时开发了感绿的医用X-射线胶片,与感绿稀土增感屏组合使用,由于绿屏/片体系比蓝屏/片体系有较高的感度,拍片时射线剂量仅为蓝屏/片体系的1/2^1/4,这无疑对病人、医生和X-射线设备都极为有利。绿屏/片体系经20多年的不断改进,在影像清晰度上已超过蓝屏/片体系,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同时感绿胶片含银量比感蓝胶片低,涂层薄,制造成本较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感绿胶片正逐步取代感蓝胶片,欧美等发达国家80肠市场,日本50%市场都转向感绿胶片,我国也开始向感绿胶片过渡,

  1973年英国物理学家森菲尔德(Hounsfield)发明了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CT技术),其所利用的感光材料CT胶片应用于临床。它将X光源与接收器绕着人体旋转,对准病人的患病部位的截面进行扫描,将接收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在显示器的黄光屏上显示图像,由CT胶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成像,在同一张胶片上可行多幅摄影。这样使传统的X-射线诊断所不能成像的软组织器官成像,并可将人体内部组织一层一层的分解为断层二维图像,从而能使医生获得一个人体内部的三维信息,提高了诊断准确性,扩大了诊断的范围。CT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开创了计算机诊断时代,促使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产生了根本性变革。由于CT胶片适用于阴极管射线影像的摄影及同位素、超声波诊断的摄影,同时研发生产激光影像胶片,可将通过X-射线、磁共振、超声波等方式采集到的信息经计算机数字化处理后,用激光打印技术输出、记录下来。从20世纪80年代相继出现了磁共振影像技术(MRI),超声诊断技术(DV)、计算机射线成像技术(CR)、数字射线成像技术(DR)和数字减影造影技术(DSAS)等新的影像诊断技术。

  射线用感光材料的冲洗加工,也经历了从常温手工操作到高温机器加工。由于常温冲洗加工,需暗室进行,操作繁琐,加工时间长,质量差,不能满足医疗诊断技术发展需要。1961年出现了7.5min自动冲片机,1968年开发出90s自动冲片机,至20世纪90年代初又有45s和35s自动冲洗加工技术产生,全部采用高温快速冲洗和机器加工,明室操作,加工时间短,质量好。与此相配套,射线用感光材料的制作上,采用降低银量、减薄涂层等手段,满足高温冲洗加工需要。

  这就是医用胶片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医用胶片的发展历史相当伟大,医用胶片的出现时伟大的创举。

  国产医用X线胶片曾是感光材料中的大类产品,前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它占中国大陆感光材料产量的比例为17%~18%,这个比例大体与世界感光材料产量中X线胶片所占的比例相当。但是,随着柯达公司在大陆实施全行业合资计划,随着合资企业生产出“中国制造”的柯达品牌X线胶片,也随着中国大陆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大陆医用胶片市场。

1.png



  目前医学影像的成像、存储、输出过程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即形成的影像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之后使用医学影像输出设备和医用干式胶片等介质进行打印输出。目前,医用干式胶片已经成为数字化医学影像记录的主要方式。2017年我国医用胶片行业市场规模达230.87亿元,同比增长4.97%。

1.png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行业朝着多元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输出介质的具体形态经历了从感蓝片、感绿片向湿式激光胶片、干式胶片的发展进化过程。根据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医用胶片市场数据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用胶片行业产量为3.88亿张,到2017年达到9.49亿张,同比增长15.03%。

1.png


  目前国内医用胶片市场主要处于医用干式胶片阶段,现阶段的技术发展趋主要体现在显像材料的环保水平不断提升和医学影像输出质量更加清晰两方面。

  1、显像材料的环保水平不断提升

  医用干式胶片按照显像材料中是否含银盐进行区分,主要包括含银干式胶片和非银干式胶片等两类。

  含银干式胶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硝酸银等高成本的化工原料和易污染的有机溶剂,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减少使用硝酸银等易污染的化学原料生产干式胶片已成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采用热敏成像技术的非银干式胶片由于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打印方便快捷、环境友好等特点,并且能够与医学影像数字化趋势相结合,成为医疗机构影像打印输出的主要形式。非银干式胶片的技术发展重点为热敏成像技术的研究和新型显像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以开发更加经济、环保的干式胶片产品。

  2、医学影像的输出质量更加清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成像的分辨率大幅提高,体现在影像的边缘愈发清晰和细节愈发丰富,能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因此对于影像的输出介质,即医用干式胶片的输出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非银干式胶片的图像输出质量能够满足数字化医学影像的输出要求,随着技术发展,未来非银干式胶片将向着更高的对比度、更低的噪讯和更清晰的细节方向发展。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397-518
公司名称: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世纪大道168号理想国际大厦22层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32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ICP备13029824号-1

Copyright © 2002-2032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397-518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世纪大道168号理想国际大厦22层